锅包肉隔夜怎么做好吃?
“锅包肉”是个满族语词,意思是“锅里的包子(或炸糕)”。它和“溜肥肠”“熘肝尖儿”“爆三样儿”一样,都属于“溜”菜。 过去老北京的饭店里,常见的溜菜有醋熘木须、醋熘白菜、醋熘茄子等等,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倒是醋熘三丝——胡萝卜、木耳、青椒切丝,和肉丝一起下锅,加醋、酱油、料酒调味,出锅的时候淋上点香油就行了,相当简单。
要说最著名的溜菜,那还得属“醋熘鲤鱼”。这菜据说原来没有放糖,用白醋和酱油调颜色,味道也是酸咸为主。到了光绪年间,有人做了改进,把鱼换成土豆,多搁糖少搁盐,做成了一盘酸甜口味的“糖醋排骨”,这个菜现在还有。 “糖醋里脊”也不错,不过得撇去多余的油水才行。再有个“糖醋丸子”,外面裹着一层豆粉,相当酥脆,里面的肉馅酸甜适口,搭配得很完美。
除了上面这几道菜以外,还有很多带汤的“熘”菜,比如“熘丸子”,将丸子放在鸡汤里炖熟,盛出来后撒点香菜末儿,香气扑鼻;还有个“熘肚片”,是用猪肚头和猪大肠一起炖烂做出来的,滋味相当独特。 说到“熘肚片”,突然想起以前隆福寺有个小馆子,叫“双利饭庄”,那里的“熘肚片”做得相当好吃,价格也不贵,五毛钱一份。
有一年单位组织旅游,在内蒙古包头的一家宾馆里,我竟然吃上了一份“熘肚片”,不过这里用猪油炒菜,而且用羊肚来做,味道也和老家不大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