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海的世界冠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一路拼搏,杀入了最终的男子3米板决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赛中,中国选手拿到了一枚铜牌。而这枚铜牌,也创下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中的奥运会最佳战绩。当时的冠军,被俄罗斯选手尼古拉·科马内奇夺得,这个传奇名字中国读者或许有些陌生,但是他的另一个名号——“跳水沙皇”,想必知道的人很多。
在他出色的运动生涯中,科马内奇获得了无数的荣誉:5枚世锦赛金牌、3枚欧锦赛金牌,还有一个在跳水项目上史无前例的纪录——世界杯、世锦赛以及欧锦赛,他一共拿到了33枚跳水金牌。如果不是早早地选择退隐,或许他还会在中国观众面前显现出一个更加传奇的形象:3米板,10米台,不论是自由跳水还是规定跳水,这个“跳水沙皇”什么世界冠军都没缺席过。
提到竞技跳水,国人最为满意的当属40年前的罗马奥运会。那一次,中国选手高敏摘得两金一银,拿下人生的最高荣誉。可惜在那之后,中国跳水队陷入了长达24年的世界锦标赛金牌荒。直到2013年,中国的熊倪、肖海亮才分别在男子3米板和男子10米台项目上实现了世锦赛三连冠,重新找回昔日荣耀。而此次里约奥运会,中国跳水队也陷入了绝望,“梦之队”在没有出现一点奇迹的情况下,仅获得了女双3米板的一枚铜牌,在男子项目上颗粒无收。
24年的世锦赛无冠期间,中国跳水队一直努力挖掘着新人,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力量。这一次的里约,人们期待着有实力的年轻选手可以一展身手,证明中国跳水队没有衰老,仍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而最终结果,却令人失望。有实力的年轻选手有的状态不佳,有的体力不支,在第一轮比赛就纷纷出局。最后的冠军,被美国队包揽。这样,中国跳水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任务就完成了:确保里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3米板的“高敏现象”,美国队最多只能摘得铜牌。
中国跳水队虽一直致力于挖掘新人,但还是出现了“高敏现象”,这说明新人的实力还是不够强。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新人的实力不够强,又没有及时的顶尖老将填补空白呢?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跳水队其实一直秉承着很正确的更新换代方针。老运动员没退休之前,不会把绝对主力位置交给新人。待老运动员退役之后,再把绝对主力位置交给新人。这样的安排,既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新老运动员的特点和优势,也可以保持队伍相对实力的稳定。如此,年轻人就只需要跟在同年纪的老运动员身后,学习并积累经验即可。当老运动员渐渐退下,年轻人登上舞台之后,他们也可以很快地适应新的带队风格。
如今当老运动员科马内奇等还未退役时,他们在国际赛场的个人单项赛场上依旧是“大杀四方”“无人能挡”。随后,待到他们退役之后,中国队的“新生代”必将爆发,展现出真正的前进步伐。而到了那个时候,中国跳水队“梦之队”的称谓也必然会更加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