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了美元树吗?
没有开美元树,我们开的是央行-个人银行(CBP)跨境资金管理框架下的贸易特例项目(EA),这个项目的核心是监管贸易项下跨境资金的流动。在业务操作上需要提供货物交易、港口舱单、航运单据等证明文件,以及企业间的订单和发票等。 至于你说的“开个窗口,把卖方汇出的货款扣留着”的意思是不是指在收付款时直接从付款行账里扣款,待结汇后再对付款行进行偿付?如果真是这样,其实这就是目前跨境支付/汇款领域的创新产品,比如平安银行的优汇通(http://int.pingan123.com/UWT/),还有最近很火的速汇通(http://int.sucu123.com),这些都可以通过线上操作完成,而且都具备你所说的“开个窗口,把卖方汇出的款项扣留着”的功能。但这些业务只是监管套利,规避外汇管制的衍生品,不是真实基于交易的融资。
如果你指的是真实基于交易的融资,那么国内目前没有,但香港有。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开在上海市静安区吴江路的“一元店”并不是大家心中熟悉的“一美元购物店(Dollartree)” ,而是一家“山寨”DOLLARTREE(大写d)的本土一元店。(据“山寨”一元店的官方微博称,该店2013年3月在吴江路试营业,9月正式与商场签定正式合同。据悉此前已经在上海郊区的“七宝宝龙城”设有分店。)
如果熟悉上海的朋友一定知道,在上世纪90 年代,吴江路还是一条名为梅南路的普普通通的居民路,由于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这条不足500 米的街区里林立着各式价格不菲的时尚名品店铺。然而,在寸土寸金吴江路上开一家“一元店”无异于“飞蛾扑火”。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2006 年Dollartree 与海文国际(一家从事中高档百货为主的零售商,旗下还有MACKALO 等日韩系服饰品牌)共同注册“大写DOLLARTREE”时,选择了上海浦东的一个小区里。而据海文国际CEO陈平在接受采访时也曾透露过:“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店选址一直备受关注,DOLLARTREE在中国首店首选上海,但经过充分市场调查和严格选址,我们最终选择了浦东的一个小区。”
显然经过DOLLARTREE和海文国际的考察分析,他们也认为在上海的市区开设首店风险过大。
为什么一元店不敢轻易进入国内的一线城市呢?
究其原因,还是要从一元店的起源说起。“一元店”模式起源于19美元,当时主要销售一些折扣非常大的低毛利商品,而19美元店从诞生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超市色彩。1985 年,“一元店”的鼻祖Dollartree 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市场,从销售食品杂货,日用百货,儿童服装起家。发展到今天一元店在美国有超过5000 余家门店, 2012 年更是以全美第104大零售商的身份,首次跻身《财富》美国500 强零售榜。在美国本土一元店的门店数正在以每年10%以上的增长而高速发展着。
美国一家叫做Dollar General的1美元商店,1939年创建,总部设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它在每个财政年结束后的10月份公布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2006年该公司净销售额95.057亿美元,利润2.427亿美元,总资产58.478亿。截止到2006年10月28日,它有7251家零售店分布在美国40多个州里,拥有雇员 8.7万人。这些零售店基本上分布在乡下,镇上,离大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在经营的这些年中,它一直在向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进军。而和它有竞争关系的一家叫做Dollar Tree的1美元大甩卖公司,在全美45个州有2592家零售店。
Dollartree 在2006年的销售额是40亿美元。像中国和美国等零售大国的“一元店”,其店铺选址大多分布在郊区的居民社区内,而且随着郊区“一元店模式”店铺的增加,这些“一元店”也会以在交通主干道开出较大门店的方式逐渐向市区渗透。一元模式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流行趋势,成为美国等零售大国社区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大城市市区内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顾客要花很多时间逛商场和商店来挑选廉价的商品比较(这在我们国内很多二三线城市都有),另一方面这些一元店虽然在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也开张,但是数量不多,顾客要跑很远的路才能找到这家1美元商店。对于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里的顾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中国,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一元店”约4000 家左右,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城市(超过80%)。在这些城市的低一级居民社区内,由于缺乏大型购物中心,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一元店需求尤为明显。
在中国,一元店的发展规模远不及美国“巨头”级的规模,这和中国的消费市场成熟度有关,也和一元店模式本身有较大的关系。一元店从诞生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超市色彩,其选品多为超市的日用杂货和廉价食品,因此对于超市的冲击性是最大的。
这正是美国大型超市“急切”推动一元店扩张到自己家乡(如沃尔玛,家乐福等都在大力扶持一元店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国,超市的覆盖率和成熟度远不及美国等零售大国,而且在一线城市,超市的渗透率和覆盖率极高。
因此对于一元店这样“来势汹汹”的业态冲击较大,一线城市超市内各品牌商家也“不欢迎”一元店模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一元店在中国发展受到掣肘,也与其“廉价”的商品结构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