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化气五行?
化气就是化万物之气,我们体内有五气、六气(含雨水),也有金气、木气、水气、火气、土气等等,这些气的来源都来自于我们的食物,当这些气通过脾胃运化到全身后,又各自散出并转化为能量供养五脏六腑和维持生命活动。
但是人体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多余的精微物质就会形成痰浊,淤滞在我们的血脉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种病症,所以治病追根溯源就是要祛除痰浊,使其化为气,升化为阳,归于肾脏化为阴精,这样疾病自然痊愈了。
所以中医治病常常从调脾气开始,因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调脾健胃就可以让气机通畅,阴阳调和。而五行之中,土是居中的,也可以比喻成道路或者河流中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气才能顺利升降出入。 只有保持脾胃的正常运行,身体里的气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转,病邪才无立足之地。然而现代人大多饮食失节,或嗜酒好烟,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阻碍了我们体内正常的气化过程,出现咳嗽、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是我们防病治病的重点。
五行化气指五脏之气、五脏之神,简称五气、五神。《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者,心生喜,肺生忧,肝生怒,脾生思,肾生恐也。”《灵枢·本神篇》:“心藏血,血舍神,血气亦喜,喜则心气和,故能外应于喜;肝藏血,血舍魂,肝气亦喜怒,怒则气逆,甚则面红面粗;脾藏营,营舍意,脾气亦喜思,思则营缓,甚则食不能化;肺藏气,气舍魄,肺气亦喜忧,忧则气消;肾藏精,精舍志,肾气亦喜恐,恐则精却而志低下。”
人体五脏精气,是产生各种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五脏精气的多少、盛衰不同,以及先天禀赋、后天诸种因素的影响,则又可形成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性格内向者,常易被外物或思谋所伤,而致情志过激,引起相应脏腑精气的损伤,如脾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反之,若平素脾虚之人,又易因思虑不解而使病情加重。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禀赋和形神病变特点,采用相应方法,才能取得良效,“有形者治其形,有神者治其神”(《灵枢·论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