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是五行属性什么?
《洪範》第一句“一言為善,萬世師表”,此言即為善。 《繫辭·下傳》第五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莫不有數;莫不有德,唯聖人則然。是故數可以觀天地之象,德可以觀其盛衰。”其中“數與德”便是指八卦中的卦象和爻位所表现的规律。
《易緯乾鑿度·引》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畫卦立象。故自乾坤始,天在上為乾,地在下為坤。乾坤定而六子分,故陽得五而生陰,陰得五而生陽。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又曰:“易有太极,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按此說明,《周易》經文及傳文所言的“象”即是卦象,這是由古人觀物取類比附而來的。但其中的“數”不是我们现在數學上的數字,而是指代變化的階段或層次,因此它是一個抽象數,具體涵義取決於上下文。
《繫辭》第一章講說八卦的形成原因時就提到“陰陽合德而治,離於兌,離上坎下,中虛而直,是以‘大離’,二陰交至,是謂‘中孚’”;第二章講說六十四卦時提到了“震一陽發處,隨勢所之,為‘大有’,其形在中”(此处大意是指上為乾、爲初九,下爲坤,爲六三)。由此可知,文中“數”指的就是陰阳升降運行的階層。 所以,《洪範》所言“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誠之,君子所以報本反始也。行遠,邇而安,小德川流;言思可道,行思可為,大道從簡”,这里的“数”、“德”指的是由陰陽消長变化所体现的天道規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中庸》第二十五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谓教。”朱熹注:“命者,天之授與人之理而不可踰越者也。性者,人受乎天之理而自然明暢者有。道者,人所當行者,如路之然而可行也。教者,人有所習而自成其教也。” 中庸所指之人性本善,也就是《禮記·檀弓下》提到的“人性之善也”。孔子在《論語·憲問》中也談到了“仁”,並且還提到了對待人性善的兩種態度:一是“為仁由己”,二是“我欲仁斯仁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