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西肖是哪个?
首先,十二生肖并没有西方说法,所谓“西肖”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并没有以动物分配十二时辰的概念。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概念常常通用来指同一时间:“子夜”就是午夜,“中午”就是正午。不过,古代还有用十二个字来表示十二辰的用法,即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称作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再用干支来表示具体的某时:子时为夜半,丑时为鸡鸣,寅时天刚亮,卯时日出,辰时食时(早饭时间)等。这种表示方法到明代仍然在使用。
到了清代,人们开始用“五更”代替“辰时”,“五更”其实就是拂晓时分,也就是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从唐代起,有人开始采用“时辰”这个称呼,并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为什么“西肖”不存在呢?因为古人所说的“西肖”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下午”,而是指“日落”以后到“子时”这一段时间。
《礼记·月令》就有“仲秋之月……日西沉,气郁微而变色”的说法。这里的“夕阳西下”其实是指黄昏,而不是现在常说的“下午”。古人说“夕阳无限好”,正是指它指代的这个时间段。所以,“夕”字组成的词语大多也是黄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