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五行属什么?
“遒”字的五行属性是火,这有明确的来源。 查《康熙字典》,“遒”字,木部,九画(笔画数),五行属性为金; 查《现代汉语词典》,“遒”字,五笔形码86版,部首列为四画,五行属性为金; 查《中华字海》,“遒”字,木部九画,五行属性金。 所以以上三种查法都显示“遒”的五行属性为金。 但是《姓名学》这本书却认为“遒”的五行属性是火,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一说汉字的起源了——汉字在早期并不是抽象符号,而是描绘事物的图形文字。
比如“高”字,最早写成“高大”的“大”字,上面一个“高”字头,下面像站立的人形一样;而“低”字,则是在“低”字下部加一短横表示其形状类似一个人弯着腰的样子。 这个“人”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是一个人侧身而坐的形象。 而到了小篆阶段,这个“人”字就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侧身而坐的人形象已经没有了!
可以想象,当“人”变成现在这样的时候,“高”和“低”的字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高”字去掉上部“高”字头后变成了“高”,“低”字去掉下部人字形变成“低”。 但这时这两个字还是一个整体,五行属性依旧是一类。 但是到了隶书、楷书阶段,情况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字变成了形声字,为了书写方便,偏旁部首发生了变型,但读音不变。如“高”“低”两个形声字,“高”字去上部分变为“高”,“低”上下结构改变为左右结构。
因为偏旁发生变化,导致整个字的五行属性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将“高”看作整体,它的五行属性自然是属金的;如果将“高”字分成“高”和“山”两部分,每个部分的五行属性就发生了变化,“山”的五行属性为土,“高”的五行属性自然就成了土。同样的道理,“低”字分割成“底”和“阝”两部分后,“底”的五行属性为水,“阝”的五行属性为金,所以“低”的五行属性也就成了金水。
也就是说,从隶书到楷书这个阶段,许多汉字除了原有的五行属性以外,又附加了新的五行属性,这些五行属性的来源是把字分成不同的部分以后,每一部分的五行属性。而这个分法是由字义决定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遒”字怎么分呢?“遒”字从音从义都不像是个独体字,它应该是个形声字。那么“遒”字的五行属性就取决于它的右边的“秀”部的五行属性。
“秀”字,《康熙字典》中列入卷二,也就是十二画,五行属于金;《现代汉语词典》列入卷三,即十画,属性为木;而《中华字海》中列入卷八,即十六画,属性也是木。三者所说不一,但以《康熙字典》为准,“秀”的五行属性是金。因此“遒”字的五行属性也应该是金。
然而问题还没完,前面所说的都是“遒”字本有的五行属性,而《姓名学》一书所说的“燥土”所克的五行其实就是指金。这里所谓的“燥土”实际上就是指“高亢的土”——因为土遇到丙丁火就会干燥高亢起来,而丙丁火是温阳之火,不可能有灼炎之力。由此引申出来“燥土”克“金”的说法。
所以我个人判断,“虬”字应当属于金属性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