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联盟哪天结局?
关于伊朗,西方世界有这么一个戏谑的称呼——中东以色列。原因无他,仅仅因为伊朗在宗教、文化和国民性格等方面,与以色列相差无几。中东以色列当然是不恰当的,因为伊朗与以色列在大小、人口和地形上都相差甚远。不过,这个玩笑式的称呼倒也确实贴切,因为如果将伊朗拆分开来看,其北方的阿塞拜疆人和阿富汗人相似,与俄罗斯人也有着很深的渊源;而南方的阿拉伯人与以色列南部的阿迈拉人和巴勒斯坦人颇为相同——从民族、宗教和对社会的激进态度上看,都像是《圣经》里的犹太人。
那么如果再近一步拆分开来看呢?答案显而易见,逊尼派和什叶派。准确地说,是教派之争。2014年初,几段叙利亚小县城的街道上什叶派少女遭到逊尼派少年殴打致死的视频上传到了互联网。事件虽发生在叙利亚,但影响却在中东各国迅速扩散,并进而引出了新一轮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流血冲突。
此次流血冲突发生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一个什叶派聚居区。据媒体披露的细节显示,有数十名什叶派妇女在去清真寺进行宗教礼拜的路上遭到袭击,多名妇女葬身火海。此次事件同样引起了全球民众对什叶派和逊尼派矛盾感的关注,两大派别间的敌视的情绪甚至仇恨已经笼罩在西亚乃至全球一些地区。
那么,到底什么是什叶派和逊尼派呢?
这必须要从伊斯兰教说起。公元7世纪上半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传播他所接受的“古兰经”所载天国神启时,始创伊斯兰教。此教最初只信奉一神阿拉,不受任何神话束缚,并遵奉古兰经为行止准则。但麦加有钱有势的古莱氏族不愿看到本族衰落,对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怀有敌意。8年的时刻紧张相处,穆罕默德将古莱氏族逐出麦加。随后,他迁居麦地那,创立伊斯兰教国家,自立为哈里发,即先知。此后4年,穆罕默德多次率领穆斯林大军西征,扩张穆斯林领土。
穆罕默德去世后,由他的四大继承者统治,即哈里发。其中,奥萨马·本·哈塔卜统辖穆斯林领土最多,故被称为“逊尼坦人”,意为正当统治者。而其他人等则被称为“什叶迈赫迪人”,意为正当胜利者。
两派在这一称呼之下的具体争议主要体现在对于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权及其合理管理的说法上。以阿巴斯为代表的什叶派人士认为,在穆罕默德去世后,理应从其四大后继者中挑选一人作为接班人,而不是将其子艾布·伯克尔提升为“哈里发”。而阿巴斯家族虽然先被哈里发耶齐德二世流放,后又被赛哈尔王国杀害,但其却是此后艾布·伯克尔王朝的基础。因为,从艾布·伯克尔开始一直到穆阿维涅,这些人之所以能坐上哈里发的宝座,都是依靠的阿巴斯家族的助力。
之后,穆阿维涅被法德勒·伊本·乌梅德击败,随后法德勒拥立哈查只·伊本·休达为哈里发。后者是叙利亚总督,他是阿拉比亚血统的纯阿拉伯人。此后,被称为“倭马夷派”的什叶派再度举旗反抗,以阿莫尔·伊本·阿卜杜拉为领袖。这场内斗从穆阿维也年代一直延续到优素福·伊本·阿卜杜拉时期,以什叶派的失败而告终。
此后一直到阿凡提王朝时期,什叶派都是作为倭马夷国的支柱而存在的。而作为倭马夷王朝的支柱,伊马目们在和逊尼派贵族们共同治理国家时是颇受排斥的。这直接促成了9世纪70年代阿巴斯王朝的建立。而其第一任哈里发穆萨·阿里不仅是阿巴斯家族的成员,还娶了倭马亚家族的公主为妻,这被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关系紧张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直至18世纪,尽管在事实上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和什叶派长期并存并和平相处,但是两派之间的冲突还是不时地出现。直到18世纪后半期,逊尼派在奥斯曼帝国的手里掌握了实际的统治权,而什叶派则在萨法维王朝和巴卑尔王朝的统治下享受着一定程度的自治。两派之间的敌意不仅体现在宗教政策上,还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美、俄军事介入并主导的两次中东战争以及两伊战争等,更催化了什什派和逊尼派的仇恨。特别是两伊战争之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失去了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取得的绝大部分阵地,被打击惨重的哈马斯等游击队不得不转入地下方。当时很多逊尼派青年走上街头,挥舞十字旗,高唱《战争与消灭伊斯兰》歌曲,欢呼什叶派被打败。就在这一时刻,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武装对抗在巴格达、萨瓦和摩苏尔等伊拉克多座城市同时爆发。而随后持续不断的巴勒斯坦危机和黎以冲突更是将这一矛盾再次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