茙五行属什么?
《说文》:“茙,禾属。从禾,宗声。”段玉裁注:“今人于‘稻’字下云‘禾属’者,误。此字当依《唐韵》音‘朱龙切'。” 也就是说,茙字在汉唐的切音里,是读如“朱龙切”(zhōng)的。这个读音也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著《文选·谢灵运〈山居赋〉》中“稌黍穱麦,粢黍秔穋”句的笺注中——水稻、糯米、粟、粱,都是“稻”字的切音读法。
但现在的字典收录这个字的时候,大多都取上古音zònghǒu切音,或者用反切的切音方法给一个近代音读法。这是为什么呢? 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最早给róng字注以读音的是宋代司马光主编的《广韵》,该书把róng字注为“直弓切”(zhī),同时指出其本为“宗氏切,又直弓切。” 而“宗氏切”就是宗切,属于中古音切上古代音的方法之一。 “直弓切”则是属澄母,是帮组声母的切音方法之一。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同一部教材,在同一本书里,对同一个字的注音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这显然是因为在宋代,人们已经分不清这个字的切音到底是哪一种了。所以只好取其最可能的一种读音来标注它。而由于上古音和中古音的音变规律比较复杂,所以这种最可能的读音其实是两种读音的混合,所以这种注音方法叫“合口呼”。
如果根据《广韵》的注音字“直弓切”来推求róng字的发音,那实际发出来的声音就应该是[ʈʂʅɔ̌ŋ]。 这个拼音虽然看上去像现代标准京腔普通话的读音,其实却是南唐李昪(yàn)的口音。
到了清代,学者们已经很难再分清古音的切音规律了,于是就干脆采用反切的方式给字形标注上一个固定的近代音读音。因此现在大多数的字典,比如《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给róng字标注了一个类似的近代音读音[ʐɔŋ]。而这个读音,恰好也是粤语“荣”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