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吃的多好不好?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往往为孩子的食量大小而烦恼。他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在食量上进行比较。比如有些家长高兴地说:我娃儿能吃、饭量大,真是好样的、好福气,成大器。而有的家长则为此烦恼无比,担心孩子吃的太多要积食,体质要下降,甚至生病。实际上孩子饭量的大小往往决定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受遗传统一的基因型控制,在有同种基因的情况下,父母个子高、体格壮、饭量大,孩子饭量也一般不会小;父母个子矮、体格较瘦小、饭量不大,孩子饭量也不会太大。另外一方面,孩子饭量的大小还受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生活地区物产的丰饶与贫瘠程度、家庭教育的宽松或紧张程度、孩子本身活动量的大小以及孩子本身性格的内向、外向等因素都有影响。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孩子饭量的大小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外,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家长在对孩子饭量大小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
对那些在有先天遗传的优势、个子高、体格壮、饭量大的孩子,家长不可盲目高兴、认为是福气、成大器,在教育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因为孩子的饭量大往往决定于活动量的大小与精力的充沛、旺盛程度,并非是身体健康素质的优劣表现。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饭量大,不加节制、不加约束、甚至予以迁就,必然使孩子产生自我膨胀,在吃饭时狼吞虎咽,不加咀嚼,食不知味,不能感受进食的乐趣,也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健康素质。因此对这一部分孩子应注意在食量上适度节制、在活动量上应予以鼓励与支持、甚至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与运动习惯。
对那些在有先天遗传的限制、个子矮、体格瘦小、饭量不大,甚至偏小的孩子,家长应从多方面创造条件予以强化训练、不可轻言放弃。在这一部分孩子中,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吃得少、会生病而采取迁就的态度,应鼓励、强化孩子的进食,甚至对某些孩子可采取多餐定量进餐、保证每日一定量的钙质与脂肪及蛋白质的充足与稳定摄入。对这部分孩子同样要加强运动量,提高其活动量、增强体质,提高其免疫能力,使之能改善健康素质,最终达到提高食量的目地。
总之,饭量的大小并非是评价孩子身体素质好坏的惟一依据。只要孩子发育正常,身体素质良好,均无必要过分注意饭量大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