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多多?
中国的钟楼一般包括钟楼、鼓楼,最早是唐、宋时期作为报时功能的公共建筑。明清时期,钟楼与鼓楼逐渐成为城镇中主要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在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按照《陕西通志》、《关中胜迹图志》、《西安府志》等地方文献的记载,明朝时期的西安共有大小钟楼41座。
其中,鼓楼有11座,分别是城东南隅、城西南隅、城东隅、城西北隅、城西南隅、城东隅、城东北隅、城内东大街、城内东西大街口、城内十字街口以及长安城东北隅,除长安城东北隅的鼓楼外,这10座鼓楼均在明、清时期被陆续拆除,现在已无法找到。
钟楼数量就比较多,从北向南包括北木坊东街钟楼、东二道巷钟楼、东木匠巷钟楼、北新街钟楼等,从东到西包括东头市钟楼、东木头市钟楼、案板街钟楼、西大街钟楼、西木头市钟楼、安定门内钟楼、西北隅钟楼,从北到南包括北大街钟楼、钟楼东口、钟鼓楼街钟楼、东北隅钟楼、南院门钟楼、小南门钟楼和西郊钟楼。以上21座钟楼,均在明代时期设立。
清代时期西安共有大小钟楼11座。其中,鼓楼有7座,分别是东木头市、东木匠巷、案板街、东大街、北大街、安定门内、西北隅,这7座鼓楼均在清时期被陆续拆除,现在也无法找到。
钟楼数量减少,仅有钟楼1座和南院门钟楼,均在清代时期设立。民国时期,西安钟楼1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配合市政建设需要对民国时期设立于西木头市的钟楼进行了拆除。
至此,西安的历史名城中就没有钟楼了。西安现存的钟楼是1956年重修的,建于原西木头市,并命名为西安钟楼。
现在的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原来楼基之下为一丈八尺(59米)的深坑,南、北二楼为十字形,南楼悬“西安北门”匾额,北楼悬“祥霭金墉”匾。鼓楼在北,钟楼在南,互为呼应,中间相隔一条东西向大街,大街南侧修有4个涵洞,可通小木船,便于搬运货物。
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在明楼东南侧扩建钟楼,乾隆十年(1745年)竣工并更名为“庆成”。当时,在钟楼顶上覆以绿瓦,四面装设彩画木制窗槛,飞檐四出,上悬铜钟。楼内南北两层,下层四方形,上层东西四面均镶以棂格,四角设有雕花木杆,上悬巨钟一口,逢辰、戌日撞之报时,声闻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