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贷款如何发展?
1,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规模与人数增长不匹配 2014年开始,随着消费信贷的快速扩张,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也在迅速增加,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47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9.45%;而到2016年,这一数字还仅达到了87.39万人的峰值,随后便开始持续下降,到2018年末,这一数字下降至72.38万人。但与之相对的是,消费信贷的业务规模却在不断上升,根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贷款余额中,用于日常消费的贷款比重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41.3%和40.3%,这表明居民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消费的模式正在逐渐得到普及。
尽管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在减少,但个人消费类贷款的增长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就使人均消费贷额度出现了较大的增长。例如,工、农、中、建4家银行的人均消费贷额度从2014年的19万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52万元;而招行、民生等银行的客户,其人均消费贷额度更是高出很多,达到近百万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增长是建立在业务规模和人数双下降的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银行要分配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维持个人消费贷业务的正常运转。
2,信用卡中心成为开展消费信贷的重要渠道,但风控难题有待突破 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都是将信用卡中心作为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渠道之一。例如,招商银行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信用卡自助借款”服务,借款人只需登录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即可申请,审批通过后即可获得信用额度,随借随还。 而工商银行则是在2016年底推出无卡贷款产品“融e借”,并依托于其推出的互联网融资平台“工银融e联”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与此同时,工行还在积极拓展“融e借”的线下服务渠道,例如与苏宁云商集团联合发起设立家电零售消费金融公司——江苏苏宁易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此为契机向终端消费者提供金融租赁服务,开展消费品零售领域的消费金融贷款业务。
虽然各大银行都在积极布局消费信贷市场,但消费信贷的风控一直是大的难题。以信用卡中心的消费信贷业务为例,由于信用卡交易有真实的交易记录,因此风控的主要难点在于对单笔消费信贷违约风险的评价上。而除了信用卡中心外,其他业务部门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则需要寻找新的风控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