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古代用汉字?
韩国古代的“韩”字就是汉字“韓”,读音hán;现代韩语的“韩”字“한”是简化字。 韩国语的字母“ㄱ”“ㅇ”在古朝鲜语中发音为ki、kʰi,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 k 和 hk ,因此“ㄲK”和“ㅇ”组成的字属于双声调结构,应该读作ke(ŋ)。比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记韩国国名的读音为「韓」(古文「韓」);《后汉书·东夷传·韩国》记载「韩」字读作「翰」音;而《三国志·吴·吴主传》裴松之注引用的魏国学者王肃的话里把「韩国」的「韩」读音判别为「黑官」音。现代韩国语的「韩」字“한”与这两个字都不相符,可见不是从现代韩语字母直接演变过来的。
那么这些字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几个字都来自一个古老的汉字字形“韓”。 “漢”字形的演变过程如下: 可见这个字形经过三次变化才能演变成今天的「漢」字,其中中间一次变化是金文字形。 而“韓”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图: 可以看到,除了最后一笔“竖弯钩”变成了“斜勾”外,其他字形都跟现在的“韓”字一模一样。 由上可见,古朝鲜语的“韩”读ke(ŋ),而“漢”读haːn(ŋ)——两个字都和“漢”字一样,都是后鼻音韵尾,而且都带一个“庚”字部的字根。
但是到了汉朝末期魏晋南北朝时候,“韩”字的发音开始发生了变化。先秦两汉时期的古籍所记录的“韩”字发音多作“翰”或“黑官”,正是当时“韩”发音为haːn(ŋ)的证据。但到六朝时期,“韩”字的发音却发生了变化,比如《太平御览》卷四百三十引晋灼《汉书》注释“韩”字云:“韩,胡甘切。”这条材料证明“韩”字在晋代音值已经变为haːu3。又同书卷五百十九引宋衷注《春秋》“韩”字亦作haːu3。
南朝梁代顾野王撰写的《玉篇》收录“韩”字并解释其音义说:“寒波切。”也证明“韩”字在梁代的音值已经是haːo3了。 不过,“韩”的字形并没有跟着发音变化而发生变化,仍然是一个古字形“韓”。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韩”字既会出现类似现在韩国语的“han”,也会出现“haru3”,还会出现“heo3”(参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林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