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熊猫地标在哪?
“熊猫地标”的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大熊猫”和“熊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种野生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被誉为“中国国宝”;而熊猫标志的主体其实是熊猫亚科的大熊猫属唯一幸存物种川金丝猴(Macaca mulatta)。 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四川省青川平武、北川安州地区,是我国特有品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口激增,目前川金丝猴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在1982年之前,我国动物学界将川金丝猴归入金丝猴属,称为金丝猴(Sichuan's golden monkey, S. schistaceus)或川金丝猴(Golden monkey of Sichuan,S. ssp),1982年之后,动物学家们认为川金丝猴与金丝猴在形态和行为上并无显著差异,并将之归入大熊猫属中,称为高山大熊猫(Highland panda, A. stelleru)或川西大熊猫(West Sichuan panda, A. mupinensis)。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将川金丝猴归入了大熊猫属,但是科学家们仍然选择在金猴属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猴”字来称呼它——看来这个“熊猫地标”算是成了。 那么为什么把一个属于灵长类的动物叫做熊猫呢?这得从它的英文名字“panda”说起:这个单词实际上来自于巴利语pàndāra,是“熊”的意思。在公元6世纪时,印度高僧法师法显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长安传经时,便用这个词指代这一种我们叫作“熊”的动物,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黑熊。
后来这个词传入阿拉伯,写作pandanus,再传到欧洲时,变成了pantera。而在达芬奇的《抱银鼠的女子》中,也出现了一只“panda”。 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熊猫,并不是一种熊,而是像狐猴的一样,属于食肉目犬科动物。而为了保留这个奇特的“熊猫”名称,人们只能给这种动物披上一层神秘的光环了——“吃竹子”就是其中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