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明星如何分配?
作为在汽车行业待了几年的质检工作者,就质量之星的评选过程与同事们探讨过,也参与过几次质量的评选大会,因此对如何评选质量之星还是有些了解的。 每个公司都会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常包含质量管理的原则、方法等理论性知识,也会列出各项质量考核指标。这些文件通常由QM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主任进行编制,审核,然后呈交管理层审批。
体系文件经批准后形成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之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会根据文件要求来分解落实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关的方案以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当然,对于质量目标的考核不是以“星”来计算的,通常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而质量之星的评选需要从量化的结果中选取优秀的员工代表进行提名,然后再经过集体讨论,最后确定入选名单。 所以从流程上看,质量之星的评选是有据可循的,并非领导一句“我看中你人品好”这样玄乎。当然,如果质量目标是设定的合理且可测量的,那么评选的过程和结果才是较为公正和科学的。
但是,现实情况可能并没有这么理想。我见过的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都是挂在墙上的,并未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多企业都是将质量目标定得非常高,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目标就像空中楼阁一样难以实现,一旦没有达到,责任就无法追究,导致质量目标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此下去,质量目标就很难得到合理的执行,进而影响到质量之星的评选。
因此我认为,要想使质量之星的评选过程更为科学,首先应当确保体系文件的可靠性和质量目标的可行性。只有当体系文件得到了有效执行时,我们才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来考虑如何进一步激励一线员工。否则,我们花了时间和精力去选出的质量之星,很可能因为质量目标的设定本身就有缺陷,而导致无法真正的起到激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