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五行属什么和意义?
“五谷”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中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汉代的典籍中已有“五谷”这个词。 那么什么是“五谷”呢? “五谷”原指五种谷物,后来作为百谷的总称。关于“五”和“百”,汉文帝时孔安国在注释《尚书·周书·大诰》时提到:“五,谓黍、稷、稻、粱、麻。百,曰菽。”他所说的“黍”指的是小黄米;“稷”是高粱;“稻”是大米;“梁”是谷子(小米);“麻”是亚麻;“菽”是绿豆之类,可见“五谷”就是这六种作物,它们都是粮食作物,可以用来做主食。不过这里提到的“菽”不是豆类吗?怎么成了“五谷”之一了呢?其实这里的“菽”是“豆子”的意思,而“豆”在古代是一种食物统称,就像现在说“买菜”“买肉”一样,是个动词,所以“菽”可以理解为各种豆子做的食物。
到东汉末年,王充在给《白虎通德论》作注时,已经提到了“六谷”的概念了,而且将这六谷与五行相配,认为它们是西方之谷——这个“西”字很有意思,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东西方向的“东”和植物开花结穗的“西”是两个方向了。 唐代陆龟蒙所著《奉酬袭美五十韵见寄》中提到:“五谷秋荣盛,三田晓色分。”这里的“五谷”显然与汉代的“五谷”含义不一样了,是指稻、黍、稷、麦、豆这五种谷物。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草》中则明确记载:“今凡谷类各有五者,谓稻、黍、稷、麦、豆也……此五千余品,皆五谷之异名,各随其色香味形之名,亦谓之五味。”也就是说,宋朝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每种谷物都有很多变种,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名称,这些不同的名字合在一起叫做“五谷”——注意哦,这时“五谷”的意思已经是“多种谷物”的意思了。
时至今日,由于科技的发达,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气候,让各种谷物在同一年成熟并且收到,因此“五谷”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季节特点,从专指秋天成熟的农作物变成了多种粮食作物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