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任总经理?
1、秦未亡时,丞相(宰相)有丞相(百官之首)和左、右丞相之分; 秦统一天下后,废除左右丞相,设丞相一人,统领百官。汉武帝时又设立十三司,丞相的权力被分割。汉哀帝时改称大司马,与丞相一起并称“三公”,地位更高了些。东汉时丞相改名为司徒,大司马改名为司空。
2、曹魏建国初,沿袭汉制,设相国、丞相。但一般不授给曹操一个人独享,多的时候同时几个人都兼任。如官渡之战时,曹操亲自率军出征,留太子曹丕和丞相荀彧守邺城。这里丞相就是几个人共同担任了。
3、西晋建立初期,相国的地位最高,相当于天子。后来才改为丞相。而东晋时的丞相,一般由亲王兼领。
4、南北朝时,南朝的相权非常之大,皇帝很多时候命令都不管用,必须经过丞相批复才能生效。而北朝的丞相,往往是天子跟前的亲信重臣,地位很高,有时甚至能影响皇位继承。
5、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郡县制,实行州县两级制度。并效仿汉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中书省是决策机关,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则负责执行。
6、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其中尚书省下属的部门最多,有吏、户、礼、兵、刑等五尚书及宗正卿,各管一摊儿事。
7、宋元时期,实行的是“二府”、“三省”制。“二府”指枢密院和中书省。南宋时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的存在,故在南方另设行省——江南西路、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
8、元朝时实行一省制,除中央直辖的京师外,其他省几乎全被分拆掉,有的划归邻近省份管辖。
9、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认为京师应直隶中央领导,于是将南京的直属机构调往京师,以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