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属什么生肖?
1868年是戊午年,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年称“岁次”,每年一个属相,今年属鼠、明年属牛…如此循环往复。 那么为什么是戊午年呢?这就要说到天干地支了! 天干共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年都有一个干支,具体年份对应的干支可以在这里查询: 而十二生肖就来自这里的地支: 从上图可以看到,当太阳运行到D所对应的位置时,我们恰好处于农历年初,即春节,这个时候我们会说这是鼠年。而到了F位置的时候就是兔年……以此类推。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每年的正月初一是公历的一月一日,可是到了腊月三十(公历的二月初二),太阳已经运行到了G处。此时虽然农历新年已经过去,但公历却刚过了二月二龙抬头,所以这个时候出生的人阳历生日正好是在立春过后,属于下一个生肖年限。 但是我国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并不是以一天为单位的,而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互相搭配成六十对,每一组配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农历年与公历年重合,这种情况在数学上被称为闰年。在古代,人们发现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闰正月的情况(也就是有两个立春的情形出现),这种情形下出生的婴儿就拥有两个阴历生日和一个阳历生日。为了区分这样的人出生于哪一个阴历生日,古人的办法是:过两个阴历生日的那一年取名为“双春”,而在前一个阴历生日的这一年则取名为“单春”。这样一来,无论闰哪个月,无论有无“双春”,所有人的年龄都是一致的。
不过现在的日历已经不再体现这种区别了,只有专业的天文年历才能看到这种分别。例如2017年为丁酉鸡年,其中农历四月为闰月,故有两个四月,即有两个清明节,这种情形下生的宝宝生日就有一个是“双春”,一个是“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