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指的是什么生肖?

丘雅文丘雅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有点意思,不说明道理只讲故事,可能不太严肃 先来看《后汉书·卷四十四·袁绍传》中的一段记载: 袁绍字本初,四世三公。家富于财,性豪侈,姬妾成行。其为人少聪慧,姿貌甚伟,能言辩,有权谋。然无雄略。东汉末年,党锢之祸,太学生被禁,袁绍因是宦官子孙而获罪,与叔父同囚于家中。

时逢大赦,二人乃出。后为司徒,拜曹操为司空,二人同心全力助刘虞平定河北。刘虞被杀之后,二人分领部众,各自为战。其中有一支是由公孙瓒统领的乌桓骑兵,十分强悍。

袁绍命长子袁谭率领大军攻打公孙瓒,自己则率军进驻黎阳,以图攻取冀州。不料遭到大将淳于琼等人背叛,损失惨重。遂引兵向后转往洛阳。途中又遭到郭图的鼓惑,以为后方不稳,欲还师攻击袁谭,幸得谋士审配劝阻,才打消此念。后来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元气大伤。

再来看《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这段记载有点长,但非常精彩,值得全录下来: 前太史令王充,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醒后心悔,恐负盛名,思欲退处,闲居养性而已。及见邓禹,语其梦而叹美之。禹曰:“卿当终为吾腹心。”由是知遇益厚。后迁尚书令,数见问太史之事。时京兆尹梁冀专权骄肆,充尝梦中上泰山,手搏蛟龙,足践龟蛇,冀于是夜半后,令人赍手信,诣充家,遗刀币各一。充即梦人赍钱到床下。

明日视之,果有刀币。时人异之。光和元年,灵帝诏公卿百官,举贤良方正之士。刺史、郡守、二千石亦皆荐举。京师之人,莫不奔走,惟太尉桥玄、南阳许劭独不以姓名白上。弘农杜根、豫章周燮,并皆知名,举为孝廉,复补博士弟子员。

灵帝崩,献帝即位。王允以为尚书令,尚书仆射虞诩为左冯翊。时蔡邕以亲犯顺,诛弃市。光禄大夫鱼豢等,坐称谤罪,俱下狱死。允素闻濬有才辨,前在河内,数奉承于浚。及掌尚书,颇亲近用之。自尚书令以下,莫不趋附,莫不结为党朋。而濬偏怀谄佞,特为允所爱。允虽无大臣之德,然自以为曹操所器重,故傲视群僚,颜色轻躁,言语狂诞,绝无君臣之礼。诸常侍日月渐衰,允气力日盛。操惧不可制,虑有后患,乃阴与其弟曹植及尚书令荀彧等,密表废允。

时皇太后尚存,有权。允先有所闻,急遣使赍诏书,须臾之间,便至御前。

帝不见许,使者还报。允愤怒,径至省闼,召司隶校尉,历呼二百余人,责以不忠。有司诘之,允据理以往。诸尚书畏威不敢言。监奴放令,径入尚书阁中,收执允,布列灯烛,准备酒食,欲待天明,具奏发谴。

而允精神爽捷,辞色愈厉。监奴等见事不谐,计无所出。而允奋衣而起,顿足唱骂。声音彻云;言辞激切。帝大怒,敕左右押允向池边。

允骂不绝声。左右用力扶掖而出。俄顷,允愤闷颠坠,伏于车下,不省人事。于是驰诏问允,知事不济,伏于池里,用鞭敲水。帝令左右看,见允面如青灰,身如枯木,气息微弱。帝谓允是装病假死,令人取出灌饮。允却吃茶,颜色渐定。

帝令还第休息。次日,允自称病愈,特来谢恩。帝令尚书召允回府治疗。而允体本无疾,止因他事懊恼,致成疾患。数日之间,疮疖平复。

自尔每朝,特为允设一位,谓之“三公座”。允举止轻躁,得意忘形。 以上是《后汉书》中两个有关梦境的记载。

第一个是关于袁绍的,第二个是关于王允的。 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发现,做梦者醒来之后,都有点后悔的意思——虽然是在讲别的(当然,袁绍的梦里也不是直接说他自己要做什么)。不过这里有一个时间顺序的问题:是先梦见,然后醒来后悔吗?还是先醒来,然后才梦见? 如果先梦见,那么应该是先有潜意识的想法,然后在梦里表现出来;如果先醒来,然后在意识里想着“我要干什么”,那么再梦到,应该不是愿望的实现了,而是恐惧的征兆了。显然这两种情况都不对。

因此我认为这两种故事反映的是同一类事情——“事后追悔”,只不过一个是从正面表达的,另一个是从反面表达的罢了。也就是说,“后觉追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之所以常见,我想是因为人不可能很周全地考虑问题,所以经常会有计划之外的状况出现,这时候如果采用强迫命令式的方法,往往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历史,汲取教训,也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