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补火土是什么?
古人把地球上的物质划分成五大类,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 即,金属(金),植物(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相克,是指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这种作用有相互助长、相互促进的作用,也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相生相克的原理被广泛的使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药物功效之中。 五行之中,火生土是较为稳定的五行相生关系,这个相生有着物质和能量两个层面的意义:
1.从物质的角度说,木能够生火,是因为木属性的人具有生发特性且富含养分;火生土,是因为高温的火焰使得土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所以中医里有“壮火食气,气病不治”的说法,指的就是如果体内之火过于旺盛,则会消耗体内的阳气,从而造成身体的疾病。在调养身体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可过分使用补阳的药物,而应该采用“壮火”的方式,也就是要多吃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体质。这样体内之火得以消解,身体不再受伤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讲,火生土是由于高温使土中所含的矿物开始溶解并形成可溶性的离子态,这些离子可以通过血液运行到全身,供应给机体细胞利用,这个过程就像烧砖一样,煤炭高温下变成可以燃烧的火种,而这个火种就是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从上面两个角度来讲,要想增加土壤里面的火元素,一是要多补充富含碳氢化合物的食物,二是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情绪的舒畅。
五行补火土一般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对五脏有益,因为中医认为五行分别对应的脏器,所以可以理解为对心和脾有益;第二与命理有关,如果火或土过旺或过弱,需要五行补火土调理平衡。
1、对五脏有益
中医认为五行分别对应五脏,其中心和火对应,脾和土对应,五行补火土就是对心和脾有益。心主要的生理功能为主血脉和主神志,脾主要的生理功能为升清和降浊、统摄血液、运化水谷,如果有心脾两虚的情况可以采用五行补火土的方法来进行调理,常用的方剂就是归脾汤,其中的人参、黄芪、茯苓等有补气固表的作用,桂圆、龙眼有养血安神的作用,木香有行气宽中的作用,所以归脾汤可以用来治疗由于心脾气血两虚导致的失眠多梦、食少便溏、崩漏带下等症状,在使用中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2、需要进行调理
五行理论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在人的生命运动中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如果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五行中某一行或几行出现过旺或过弱的情况要进行调理。土位于火的后方,被火所生,所以火和土属于相生的关系,五行补火土一般是火过旺或过衰,所以要通过调理火来达到补土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中药、针灸、按摩等。
此外,还有风水中也可以采用五行补火土的方法来进行调理,但是由于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