洨字五行属什么?
“洨”字,是一个现代简化字,它的本义是指一种桥梁,这种桥的特点是在桥下留出余地让河水自然流通。 《说文》里有记载:“洨,赵州桥也。”(注:现在的赵州桥已不是古桥的样貌) 这里“趙”读作zhào,它是今天的繁体字,在东汉的文献里多出现,如《汉书·西域传赞》里有“自昭帝以来,匈奴时有卑辞求和亲,而汉亦时绝。”其中的“赵”就念zhào。 又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记载:“(洛河)东径赵川,两岸对峙,有石梁焉,谓之赵桥。”这里的“赵”也是今繁体字的“趙”。 这两个“趙”都指代了同一座古桥——赵州桥,这座桥至今仍在,只是清光绪年间大修过一次。 再来看看“洨”这个字,《说文》里对“洨”字的解释是:“洨,水名。出河北藁城县,南入滹沱河。从水,交声。” 可见“洨”字最早指的是一条河,这条河发源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的藁城区,流经赵县,然后注入滹沱河。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于开皇九年(589年)伐陈,十年建东京,即今洛阳,并在洛河上造了一座桥,史称“洛滨桥”,也叫“洛阳桥”,或者简称“洛桥”、“洛”;唐太宗李世民时,曾遣大将李靖进攻突厥,李靖选良匠建造了三座桥,其中一座就叫“洨河桥”。 这些古代的洛河或者洨河如今已经很难找到踪迹了,因为它们都已经改道或者干涸了。 不过,古代的这些河流有个特点,就是它们的流向通常随历史进程而改变。比如洛河原是向东流的,隋唐时它突然转向南流,以至于古人很惊奇地问:“怎么这水往西流了?”(见《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这就是古字“洨”的本义了——“赵州桥”或者“洛河上的桥”。但是,这个字到了明清时期还引申出了其他意思。根据吴棫的《韵补》所引宋人王灼的《碧鸡漫志》里的记载,“洨”字除了用来称呼桥梁外,还可以称作“乐节之号”。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宋代的时候,民间的音乐分成“雅部”和“俗部”两种,前者指那些音乐格调高亢、旋律优美的曲子,后者则是流行歌曲之类的。这两类音乐各有自己的音乐符号系统,并且有着明确的分工。然而,有时候一些传统乐曲难以分清到底是属于“雅部”还是“俗部”,这时候就可以用一个字加以区分,这个字就是“洨”。为什么是这个字呢?因为“洨”字在古代同时指桥和水,而水流是有一定节奏的,所以用于音乐领域时就象征“乐节”——乐曲中的节奏部分。凡是含有“洨”字结构的词,都是指带有“乐节”意义的词语。比如“乐节拍”(《礼记·檀弓下》)、“乐节唱"(《周礼·春官·大司乐》)、“乐节奏"(《庄子·秋水》)等等。 明清时期不少著作中都有“洨”字作为“樂節”的标记,比如明代朱载堉著的《新刊全本永乐大典残本·律学新說》,以及清代黄周星著的《古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