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属五行中什么?
“润”字,《说文》释之为“水曰潤”、“澤也”;段玉裁注为:“潤者,津润、润泽之简称也……凡物之润泽皆謂之潤。”“泽”字,段玉裁注为:“澤,濡潤、施潤之意。” 据此可知,漢代學者視“潤”為水名,而“澤”則是濕潤的意思。但此二字的含義均非常寬泛,凡與溼有关的動植物及人事皆可入內。後人沿襲前說,在分析八字時遇到“润”字即視為水,遇到“澤”字則視為陰濕之氣或地勢卑窪之地。其實不然。我國古代哲學認為世界萬事萬物均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構成,而五屬中的任一屬又均可分為陽性和阴性兩類。 《論語·雍也篇》記載孔子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集注引呂祖謙曰:“阴阳五行的道理很奧妙,只有通曉它的運行變化才能掌握好它。” 又《禮記·檀弓下》記載:“喪有期,而爾葬沒久矣,如之何不復?”鄭玄筆註為:“復,反也。反其骨於體中。” 孔穎達疏釋為:“言反葬其尸,令復生焉。” 上述文字的“反”字和“復”字均指相反相背之處。又《老子》第二十五章記載:“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戰勝強者莫之能先。”王弼注為:“柔弱者死而更生,生生而不窮,戰勝强者,莫之能先。” 可见,陰性和阳性并非截然對立的兩個属性。它們是一對相反相成的對立统一體。
任何一個事物均具有陰虛陽盛、陰盛陽虛、陰陽平等的形態。所謂“平”是指某一事物的陰陽二者等量齊觀。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潤”解釋為陰液,把“澤”理解為陰溼了。 需要補充的是,古人講陰陽平衡的概念不是指某件事物所含的陰陽兩類元素的多少而言的。而是指某一件事物的陰陽兩方面的關係是否協調一致。所以《周易·乾》稱“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四十九”取整數舍除“一”的原因就在於“一”代表著天地之間的極陽之物或者極陰之物,是不需要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