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源于《周易》“八卦”中的“巽”、“坤”二卦。 汉代开始流行阴阳五行学说。它把宇宙万物分为五类,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或物质形态。
古人发现,宇宙万物和人的命运都可以用五个字来表达:“一切皆五行”。这实际上是一种符号化的抽象模型。 这种观念后来被引入中医,成为了医学上的五行体系。认为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着金、木、水、火、土。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比如季节为春应养心,夏应养木…… 中医理论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我们人在中间,只有上下左右运动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五行还代表了人体的运动方式。木代表舒展,火代表伸展,金代表收敛,水代表流动,土代表停滞。
另外,中医中还用到阴阳五行来记录时间,子午流注也是由此而来。 子午流注将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再配合天干,组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循环。其中,上午9点到11点属于卯时,寅卯辰三个地支相连,阳气逐渐旺盛,因此为“卯时升阳”;下午3点到5点属于申时,此时阳气达到顶点,而后逐渐衰退,因此为“申时消阳”;夜里11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这时候阴气最盛,故为“子时蓄阴”……如此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