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偏枯如何?
《子平真诠》论“八字偏枯”,有如下论述—— “或问曰:八字太过者,泄之可也;八字不及者,助之可也……然则有伤中和,岂不反为害耶?” 答曰:所谓太者非真太,所谓缺者非真缺。如木多火盛,是假太也。金少水寒,是假缺也。既曰假太、假缺,则原非太缺耳。且如木火太多,土薄金轻,如此则金必弱矣。宜土相生,而反用水泻土,此误人最深者也。或疑木虽多,未必无水以养之;火虽盛,未必无土以克之。此言虽亦有理,但理不尽然也。不知木能疏土,土赖水养,水能生木,火盛土燥,木被焚焉,是以去水留土,而以润木滋耗其火,此救偏补缺之大权也。至于水火,则不可不慎欤!
按:在传统命理学的认识中,干支五行失衡,即属于“过”,或者属于“不及”。这种判断的依据就是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以及十神的人伦关系与道德准则。 在上述文字中,作者对五行失衡的两种情况分别予以了分析。其一,“所谓太者非真太,所谓缺者不真缺”——说明并非真的是五行平衡失调,而是因其他因素导致干支五行产生了某种变化。其二,“且如木火太多,土薄金柔,如此则金必弱矣。宜用土相生,而反用水泻土……” ——说明了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干支五行不平衡,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五行失衡,所以不能按照“泻”的方式去“救偏补缺”。也就是说,五行失衡并不一定需要“补救”,只有真正的五行失衡才需要“补救”! 如果把这段话理解为作者主张不要刻意去寻找五行失衡,可能会产生误解。我的理解则是:
1、干支五行出现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不平衡是否达到了真正失衡的程度值得商榷(比如上文中的例子);
2、当干支五行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失衡,那才是需要给予重视的,并且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是一概而论地去进行所谓的五行“补救”;否则可能反而会起到“矫枉过正”的不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