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司十三局是什么?

衣果欣衣果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三司」和「十三局」的提法不够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五部三司」(或称「六部三司」)及「十四衙门」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明朝的中央机构是承袭自元朝的,但明朝时又进行了一些调整。 明初的中央机构,理论上说是「六部、四府」(刑部、户部、礼部、吏部、兵部、大理寺为主官机关;中军都督府、太仆寺为辅)再加上通政使司、翰林院、钦天监,共十二个机构。但实际上,各部都有许多兼职官员,所以称为 "部、院" ,比如《水浒传》里常提到的蔡京,他是礼部的兼衔,称为「礼部尚书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承旨」;魏忠贤是太监,但是兼任了兵部侍郎、佥书御马监等职。这里的“院”,实际上就是指的这些兼职官员任职的区域,如詹事府,就是负责管理太子(皇帝接班人)的机构,由大臣担任詹事,具体负责太子教育的少詹事以及负责监督宦官的宫师,都是詹事府的属官。

嘉靖皇帝即位后,为了追谥自己的生父,开始大肆封赏群臣,于是有了「大礼议」。这场风波让嘉靖帝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幻觉,于是开始大力削弱文官集团,提高武人集团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嘉靖皇帝先后设立了提督三边总督和延绥巡抚等军事主管官职,用以直接领导陕西三边军的屯田、征伐事宜,不再受河南洛阳的中央政府节制。同时,他还设立了一个新的中央部门——戎政衙门来统筹指挥全国边防事务,并以此作为与朝廷对抗的筹码。

当然,嘉靖皇帝也不是完全信任这些武人将领,因此他一方面给予这些武将们充分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臣和宦官对他们的监管。

嘉靖中期以后,三边军镇的将领们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他们不仅不朝贡天子,反而不断索取物资,甚至私自与鞑靼部落交易,将所得财物中饱私囊。到了隆庆时期,三边军镇更是变得极度糜烂,将领们或是聚众赌博,或是在酒桌上处理公务,甚至还闹出了将军酒后强奸民女的新闻。

这种糜烂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万历时期,直到王崇古、李太白的到来才开始好转。 万历二十二年,贵州副宣威宋应昌为了对付播州(今遵义地区)土司杨应龙,向皇帝申请在西南地区实行军民一体,寓兵于农的政策。

这项政策从当时来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因为当时明王朝的经济命脉——江南织造局遭到破坏,急需开拓新市场以增加收入;而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和银矿产量在当时都居于全国前列,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从军事角度来看,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本来就属于半农半牧的生活状态,将耕作与作战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地方割据,保持明王朝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力。

但由于明代中后期军政分离,这种军民一体的训练方式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地方将领们大多只关心如何提升本镇的实力,而不考虑与其它军队配合的问题。等到杨应龙的叛乱被平定之后,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由于各个军队训练的方式和战斗的方式不同,相互之间很难协调,因此面对北部的清军时,明军处处挨打,完全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