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打造产业链条?
“产业链”这个概念被广泛引用,但业界并没有对其下一个准确定义。 一般来说,我们研究一个产业的时候,先要看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该产业由哪些环节组成;二是各组成环节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产业的价值链找到答案,而对后者,则需要深入挖掘价值链上的环节间关系,从而判断出该产业的行业特征和竞争环境。 我们以汽车制造为例来分析这两个问题。 根据价值链理论,一辆汽车是由无数零配件组成的,而零配件的供应又是由一系列上游产业构成的,从零部件到整车,可以看作是价值链的实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环节的利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的盈利空间。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分析一个行业的价值链构成,找出核心环节(一般认为,利润在总价值中占比60%以上的均为核心环节),进一步观察这些核心环节是否被个别公司所主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产业就具备了集中度高、进入壁垒高的特征,同时,这家或这几家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也就掌握了这个产业的话事了。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通常我们认为整车制造属于核心环节,这一环节的产业利润一般在总利润值的70%以上,由于车厂往往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因此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
而在整车制造这一环节中,发动机、底盘等零配件也往往属于核心环节,它们占据了整个车架价值的大部分,并且竞争壁垒较高。 但并非所有汽车制造商都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比如国内一些低端的轿车生产商,往往是通过采购关键零件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价值链,那么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成本控制就是第一要义,它们的产品往往不具备太多的附加值,因此盈利水平也相对较低。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一个产业的核心环节数量可能不止一个,而且并不是每个环节都被同一企业提供,这也就是说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环节之间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2.一个企业的业务如果集中在某一或几个关键环节上,那么我们通常称其为“产业链条”较长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因为在某个关键环节出现意外情况时,很可能对公司整体业务造成重大打击。相反,那些“产业链条”很短或者没有“产业链条”的企业则相对更为稳健。 当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行业间的边界有时并不那么清晰,而且很多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像上面举例的汽车制造那样单纯。但我们依然可以借用价值链来分析各种特殊案例,进而找到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