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的未来怎么样?
作为一个在沪上市,并且是市值仅次于上海机场的第二大沪市红筹股,关于上药的分析其实很多,各种观点也莫衷一是。本人在上药工作过5年,现在不在其下属公司工作。就个人了解的情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经营业绩上看,上药一直是行业内名列前茅的,2011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5亿(当然这和集团整体规模上升有很大关系);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第一季度依然实现营业收入288.3亿元,同比增长9.17%,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11.8%。
其次,从资产质量上看,上药拥有稳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保持在较高位置,现金流量净额多年来持续为正数且远远大于营业现金支出,同时不存在有息负债(除非你算银行借款利息)。作为国内第一大制药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药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查处力度越来越大,作为率先实现集中供料的集团型企业,上药在合规运营方面做得比较好,预计后续政策压力将会逐步消减。根据三季报来看,上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这说明虽然疫情期间生产经营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公司的销售回款情况较好,账面资金充裕,现金流稳定。
从业务模式看,上游公司通过集中采购把原料药卖给下游医药分装厂,中间赚一点差价。上药本身不生产原料药,而是通过采购各种原料药然后进行简单混合分装成各种中成药和化学药,成本加成法作为定价依据,然后卖给全国各大医院、药店等客户。这是一种“倒茶”的经营模式,虽然这种模式使得上药可以避开行业周期的影响,但是同样导致公司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无法转嫁成本上涨给消费者,盈利空间较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属于浓缩提取,因此毛利率较高,而其他中西药制剂则相对较低。
从成长性看,目前上药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较低,2019年是3.35%,而根据规划到2022年底这个数据要提升到4%以上。事实上,这几年虽然研发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营收增长更快,所以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并没有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从研发项目的立项上看,偏向仿制药的研究多,创新药物少。不过考虑到目前国内研发环境,上药已经算是比较重视研发的药企了。 从估值上看,上药的市盈率(TTM)低于行业平均,市净率(LF)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上药主营业务收入中约70%来源于药品销售,而药品是有纳入医保后的价格谈判机制的,因此营业收入有相当部分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物,也就是说这部分收入是有透支性质的。从这个角度看,上药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偏高。 但是需要指出,这里计算的市盈率、市净率都是静态值,没有考虑未来营收增长的风险,而很多投资者往往关注的就是这种风险。实际上,这些静态指标只是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情况,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真实价值。如果从动态角度来看,即假设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够持续保持当前的水平甚至更高,那么现在的市值确实有点高;但是如果预测的收入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值,那么在当前的市值下买入上药似乎又不是很贵。这是一个悖论,也是投资者决策时应该加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