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年指什么生肖?
1. 古代的十二生肖,来源自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变化》:“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位也”,说明古人把宇宙分为12个区域,每个区域用一个地支代表,这样一年就有12个月了;而一天则用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和未;同时,一天也是由12个时辰组成的——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2. 那么,古人为什么将一天分割成12份呢?这源自于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子午流注说”——这个理论认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有变化的,因此每天太阳的位置也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时辰差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时差”。而这个“子时”“午”就是基于“时辰差分”的概念而来的。所以,子时是指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以此类推,丑时指凌晨一点到三点,寅时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最后,古人发现,当太阳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开始逐渐向西移动,而当它移到正南方向时,又开始慢慢往东移动,也就是说,每天的正午有一个短暂的“午时”,而这个短暂停留的“午时”就被命名为“午”,所以,有“子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的表述方式。 而到了晚上,太阳又从正南方向开始往西移动,当它的位移经过“子”的时候,就进入了“子时”,以此类推,丑时指的是晚上十一时至次日零一时,而亥时则是指晚上九时至十时有这样表示。 当然,这是最简单的解释。其实,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对“十二时辰”的描写是非常细致的,甚至可以说是细致入微,比如唐代的诗词中有“暮钟鸣夜半,新月照孤舟”(杜甫),“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白),“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落晨辉”(白居易)等等。这些诗句都反映了古人对于时间观察的细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