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五行属性是什么?
“匡”字,在现代汉语字典中,解释如下: 《说文解字》中,对匡的解释如下(根据现代文字学的研究,“匡”字的甲骨文本义应作“方方”): “方”的古字形上面部分像一面旗帜,下面部分是“土”,表示土地的意思;整个字形就像一座方形的城池,所以本义就是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城墙或建筑物。由此引申出方形的、有边的、正方的等意思。 而从字形上看,“匡”字像一个方框里书写着“食”字,因而本义应该和食物有关。由本义引申指“扶助”“救济”“帮助”等;由引申义又引申出“纠正”“匡救”等含义;再引申一步则有“量词”的用法了——一个“匡”相当于两个“方”。
现在来看这个“匡”字: 上部“冂(jiǒng)”,表示天空;中间“食”,表示食物;下部“方”,表示地面。合起来就是天地之间、四面八方的意思。所以,“匡”字五行属性是金。
《易经》中的“五行”又叫“五材”,指金、木、水、火和土五种能化育和生成万物的物质元素。五行的思想是在五方和五材的统一中形成的。
五行说的最初提出本与阴阳说无关,它们在产生、发展过程中长期独立存在,各有各的体系,各有各的理论来源。五行说在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渐将四方、五材和五方杂糅在一体,其五行的思想在五方和五材的统一中形成,而五方说又与天地阴阳八卦相联,因此五行说也就间接地与天地阴阳八卦联结在一起。
五行家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元素在自然界里的不同位置,以及不同季节里五者互根互用,相生相克的循环运动,说明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五行说遂被引申到社会领域,用来比附说明社会人事及其伦理关系。五行说传入阴阳家后,与阴阳说结合,阴阳家据此说明宇宙万物起源、构成、变化的根据,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汉代学者邹衍将五行说理论系统化,使之形成一个宇宙论系统,从而使五行说成为一种哲学思潮。《易传》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提出了将五行说与《周易》卦爻象联系起来的“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观点,从而使《周易》八卦与五行说联系起来,但《易传》中关于五行的内容比较庞杂,比较零碎。《说卦》吸收了《易传》关于八卦和五行关系的理论,将两者以河图的形式对应结合,从而完成了用五行说明八卦的数理模式建构,形成了对《易经》进行数理阐释的第一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