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五行属什么?
“骨”字,从部首上看,属于“肉部”(《康熙字典》)。但“骨”这个偏旁在字形上并不是“肉”的意思——它表示的是骨骼的形状和结构。这个偏旁不能归入部首类,只能单独考虑。讨论“骨”字的五行属性的时候,需要把这个偏旁单独提出来,分析它的含义和所配的字义。 “骨”的本义是指动物的骨骼,即《说文解字·骨部》所谓:“骨,烧之成灰,析之成骨,谓之骨。”所以“骨”的属性是“金”。 那为什么“骨”用在姓名学中,却属于“水”呢?这就要谈谈古代的五行用法了。
古人在运用五行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相生”。这种关系,就像人类社会中的父子关系一样——父亲把知识传授给子孙后代,而子孙后代又比父辈更为强劲;或者说像自然界中的物种进化——低等的生物是没有能力去灭杀高等的生物的,它们只会以低等生物为食,而越大的物种,所包含的能量就越高,所能吃的食物也就越高级。
五行也是这样: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相连,这就是相生的关系。用现在的话来举例说明就是:植物提供食物——木生火,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能量——火生土,金属制造工具削伐树木——土生金,冶炼行业把矿石变成金属——金生水,水运行业把金属熔化铸造——水生木……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相生关系的体现。 所以“骨”字属“金”,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如果要把“骨”分配到一个具体的五行人中,由于它带有“水”边的意思,所以就可以配“水”了。例如“荣”字,从草从木,显然是配“木”的;下面有“骨”,就有“水”了。
古人起名喜欢“以形补形、以意补意”,因此“荣”这个名字是有依据的。一个人的名字能够同时具备木和水两种五行,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个人的命格是平衡的,不弱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