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大学干什么?
不少农村家庭连大学生都培养出了,就更看重儿女本科毕业后的学历层次,不少家长“宁肯让孩子读普通研,也不去当小学老师”。
大学生就业存在“挤大巷子”现象,与大学生的择业观、价值观有关,但也与我国就业市场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有关。尽管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甚至大城市的人才开始反流,但总的说来,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就业机会和待遇的落差,仍然在不断拉大。
对于有志于投身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来说,政府还需要搭建更好的平台,铺设更畅通的道路。尽管近年来像选调生、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村官计划等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但这些渠道仍然属于专项计划,总体容量不大,而且报考竞争日趋激烈,能否中选仍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不能满足多数大学毕业生服务基层的需要。
因而,进一步拓展基层人才发展的空间,更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让“鲶鱼”进入池塘。比如,积极引导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去开拓市场、去投资,政府可采用费用补贴、税收减免、政策优惠等倾斜政策,提高企业在中西部和基层单位的收益预期和投资热情,变“要我为基层办事”为“我要为基层办事”。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畅通,形成基层单位和大学生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