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有隧道?

肖茹函肖茹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少西安人肯定觉得奇怪,一座十三朝历史古都,怎么没有一条隧道呢?毕竟,长安城可是当时全国的京畿之地,国都啊!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看看,西安当年为什么没有隧道,而今天的长安路却在修隧道。

2000多年前,世界文明古国秦国的秦国王宫——阿房宫建成。这座气势雄伟的宫殿,不仅为古时世界之最,更有着“目之所及,无复范围”的宏伟规模。如此恢弘的宫室,自然需要一个通畅的交通运输系统来支撑。从《史记·秦始皇本纪》对当时秦国的交通记载来看,阿房宫周边已有完善的陆路交通网,包括直道、驰道和河道。

驰道是古代天子专用的道路,当时,驰道之外,普通人是不准驴车或牛车行驶。而直道、驰道皆从阿房宫通过。当时为了运送建筑阿房宫的夯土,还修了条从龙门到阿房宫的运土河。

《长安斗城赋》说,在当年阿房宫东南的兰池,还有一条“浸广陵苑而通龙舟”的横隔江河的便桥,天子出游时,便从中横跨泾、渭两河,直达阿房宫。

从古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来看,古代西安交通以陆路为主,关中内有纵横交错的沟渠河流,外有西口、潼关、武桥等作为水上运输的咽喉要道。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关中是我国中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它有着较完善的生态系统,经济文化有着很强的内聚力和稳定性。处于我国地理中心位置,对周边有着相对封闭之感。西安自西周起就作为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千百年来一直是中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中枢地位既使得西安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城市”,也在不断消磨着城市作为“门户”的活力与进取精神。

历史上,长安城市自身发展以社会稳定为先决条件,这决定了长安城市空间的封闭型发展模式,即:自然经济内聚型。长安城市空间发展受制于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农业自然经济形态下的生活形态决定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模式。所以,长安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体,其发展不存在城市向外拓征的行为特征,也没有产生城市交通与市政设施。例如:长安没有真正的城市交通与市政,而只有都邑—京畿。城非城,市非市。古代西安人对于城市的概念可能还只是一片四方城墙内最为繁荣的地区。而真正的“筑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的城市概念的缺失,使得古代西安人虽然生活在一城之内,但是在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基本是一致的。人们主要的活动空间就是家中的庭院,无论是居家还是休闲,都不需走出宅子到别处去。“城”并没有改变日常的生活形态,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城”对于古代西安人的意义或许并不重大。

从历史原因来看,长安是西周时代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建的“丰京”与“镐京”的统称,在周亡后的秦代,仍称“长安”。汉武帝时,迁郡国44县到于北芒山下,建未央宫,治长安城。故长安城实为汉代所建,而在周室灭亡之时和秦代未建都之时,长安城皆为边陲小城。也就是说,长安虽然为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秦的都城,但并未历经千锤百炼,作为政治和中心文化的积淀。所以,长安城从建立之初,就带有先天的不足,使得这座“七朝都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廓和街巷。

隋朝取代北周后,改为大兴城,并建苑立禁。唐朝时,又将大兴城改称为长安城,设立京兆府。到了明洪武二(1369)年,在元城墙外又加筑新城。此后,长安才有了真正的一城两池格局,“外郭城”和“皇城的”城池变化,使长安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达到了相对严密的等级系统。但不管怎样变化,都没有真正从地理上严格区分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所以在长安人的意识中,无论是城里还是城外,都还是生活在家中,居所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院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