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民俗五行属什么?

寇志谋寇志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属性,并非来源于《易经》,而是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所作的“五行说” 所谓“五行说”,即把世界万物分为五种类型,并以五行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万物和人事的种种规律。这种思想后来被儒家所继承,在汉代被官方确立为正统思想并用来作为宣扬封建礼教的工具。

从这一角度来说,国字民俗属性的五行应该是土,因为古代社会以农业立本,王权国家也从农业文明中成长起来;而且中国的土地是广义的,并不只限于土壤,还包括海洋和天空等。 但问题就在于,用五行说来解读国字,显然是不合适的。原因如下: “国”字的金文作,像大门内外站立两名武士,而内武,外武,代表的是一国之内上下左右的等级划分,它反映的是邦国的概念。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汉承秦制,又建立了自下而上层层控制的国家体制,这时国家的概念才真正明确起来。因此可以说,邦国是一种地域概念,而国家则是一个政治概念。

到了汉代,经学大师们根据五行配五方的原理给各种事物分配了五行符号,如将东方配木、西方配金、南方配火、北方配水,而中间的四维(东南西北)四方则分别配土。他们依据的就是古人创造的方位名词的五行属性,即东为甲乙木,西为庚辛金,南为丙丁火,北为壬癸水,中为戊己土。

可见,国字的五行应该属于中央的正土。 但是,如果我们顺着这条思路下去的话,会发现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并不是对称结构的,而是以君臣父子为首的分层架构。在这种结构中,君臣父子属于五德的最后一个层级,而属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却属于五行中的土,这样不是把社会最底层的人置于最尊贵的五行之一了吗?!这在以尊卑为序的儒家看来是无法接受的,也是违背“天人感应”思想的。

为了消除这种尴尬,经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他们在给万事万物分属五行的同时,还附设了一个“用事”的法则,即是说,当某行太过之时,就会抑制另一行,此时被抑制的过旺一行就被称为“侮”,也就是所谓的“侮者,弱之及也”。

基于上述原则,当君主过于强势的时候,士大夫们就可以通过削弱皇权的方式调节阴阳的失衡状态,这就是所谓“人主负阳,臣下负阴,阴阳平,四时正”。所以,当君权过于强大时,就可以借用儒家的仁政学说和法家的法治思想来削弱相权,形成所谓“强干弱枝”“外示柔德,内用刑罚”的格局。而当农民起义夺取政权之后,也可以运用同样的办法,即借助“克体”(五行中生我者)或“克用"(五行中我生者)的力量来恢复社会的平衡与稳定。

当然,这里所说的五行相生相克都是狭义上的,即金生水,水生木……的意思,与今天所说的五行相生相克有着根本的区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